當焦慮、抑郁、失眠等癥狀越來越猛烈地襲來時,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忙,盡管如此,心理咨詢行業還是難以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,甚至有的心理咨詢機構僅生存半年就無疾而終。一邊是市民對心理咨詢機構供不應求的呼喚,另一邊又是機構面臨著自身生存都難以維系的尷尬。什么原因催生“短命”的心理咨詢機構?
經營不易,全市業務穩定者不足十家
煙臺三陽心理咨詢公司負責人王春福已經從業近15年,他從2003年就在煙臺開了第一家心理咨詢公司,在這期間,他見過太多人走進這行,卻又急匆匆地退出市場。“一邊開一邊倒。”王春福這樣形容這個行業流水般的經營狀況。
心理意識不足,是心理咨詢行業經營中遇到的首個難題。“一般人生理上不舒服,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去醫院看病,但如果心理上遇到困難,很少有人會想到應該去找心理醫生。”王春福說。
記者采訪中還發現,診療效果無法評估,也是很多市民不愿意選擇心理咨詢機構進行診治的一個原因。在一家咨詢中心的營業說明中,記者看到其療效承諾是0%-70%,“我不敢說100%,每個人的評估標準也不一樣。”該中心工作人員說。
自2003年至今,煙臺市場上的心理咨詢機構來來去去,到目前全市存留的機構有二三十家,但行業經營狀況反映:業務穩定的,全市不足十家。甚至有新人入行,開張后一兩個月都接不到幾單,只能改行。
收費懸殊,咨詢費相差五六倍
身體生病了,去醫院掛號,普通號、專家號都明碼標價;但是心理生病了,找到心理康復機構,咨詢費多少錢?誰也說不好。
日前,市民張先生因家中老人心理問題打電話給煙臺幾家心理咨詢機構,但在簡單介紹了老人情況后,這幾家機構分別開出了每小時從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價格。“價格怎么會相差這么大?”張先生表示疑惑。
隨后,記者對市內多家心理咨詢機構的收費標準進行了調查,發現其定價從每小時300元到每小時2000元不等,相差懸殊。“這個價格現在也沒辦法統一,連物價局也沒辦法給我們定價。”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心理咨詢行業屬于新興行業,而且其診療效果沒辦法有一個統一標準,這就給定價帶來了困難。“一個是價格相差較大,還有一個問題是,與綜合醫院相比,心理咨詢機構的收費相對較高。”王春福說,心理咨詢的過程包括了解情況、病因探析、解決問題三個環節,一般一項最簡單的心理咨詢也需要3-5個小時的時間,這樣下來,一次完整的心理咨詢過程就需要至少一千元的費用,很多人表示難以接受。
準入門檻低,通過考試就可入行
“實戰經驗豐富”、“從業多年”、“行業領先”……這樣的字眼經常出現在心理咨詢機構的宣傳詞中,如何衡量機構的優劣?市民表示心里沒有底。“我帶著孩子一路找過去,終于在一間住宅樓改造的辦公室里找到了心理咨詢室,但看了那種辦公環境,我們沒做咨詢就走了。”市民劉女士今年剛上小學的孩子最近遇到一個問題:一上學就肚子疼。
排查了生理疾病的因素后,在醫院大夫的建議下,她打算幫孩子找一位心理咨詢師試一試。在搜索引擎上查找后,劉女士選擇了一家看上去還比較可靠的心理咨詢室,但實地考察時,她還是決定放棄。
優劣難考究,是大部分心理咨詢機構的共同特點。記者采訪了解到,心理咨詢行業入行門檻相對較低,只要通過培訓,拿到相應的資格證書就可開門營業。“但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,不僅只要求有理論知識,還得要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和與時俱進的能力。”煙臺心康心理咨詢中心主任于敬東說,自己從事該行業已有11年時間,從最開始每年只能接待兩三百位顧客到現在每年上千人的接診量,自己也經歷了一個較為難熬的歷程,作為一個新興行業,一些新入行的同行往往耐不住寂寞,開業一年甚至半年就關門歇業。
對此,行業人士表示,選擇心理咨詢機構時,最重要的是看其資質和服務,看清理咨詢師是否具有執業證書,心理咨詢機構是否具有營業執照。YMG記者 曲妍妮
經營不易,全市業務穩定者不足十家
煙臺三陽心理咨詢公司負責人王春福已經從業近15年,他從2003年就在煙臺開了第一家心理咨詢公司,在這期間,他見過太多人走進這行,卻又急匆匆地退出市場。“一邊開一邊倒。”王春福這樣形容這個行業流水般的經營狀況。
心理意識不足,是心理咨詢行業經營中遇到的首個難題。“一般人生理上不舒服,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去醫院看病,但如果心理上遇到困難,很少有人會想到應該去找心理醫生。”王春福說。
記者采訪中還發現,診療效果無法評估,也是很多市民不愿意選擇心理咨詢機構進行診治的一個原因。在一家咨詢中心的營業說明中,記者看到其療效承諾是0%-70%,“我不敢說100%,每個人的評估標準也不一樣。”該中心工作人員說。
自2003年至今,煙臺市場上的心理咨詢機構來來去去,到目前全市存留的機構有二三十家,但行業經營狀況反映:業務穩定的,全市不足十家。甚至有新人入行,開張后一兩個月都接不到幾單,只能改行。
收費懸殊,咨詢費相差五六倍
身體生病了,去醫院掛號,普通號、專家號都明碼標價;但是心理生病了,找到心理康復機構,咨詢費多少錢?誰也說不好。
日前,市民張先生因家中老人心理問題打電話給煙臺幾家心理咨詢機構,但在簡單介紹了老人情況后,這幾家機構分別開出了每小時從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價格。“價格怎么會相差這么大?”張先生表示疑惑。
隨后,記者對市內多家心理咨詢機構的收費標準進行了調查,發現其定價從每小時300元到每小時2000元不等,相差懸殊。“這個價格現在也沒辦法統一,連物價局也沒辦法給我們定價。”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心理咨詢行業屬于新興行業,而且其診療效果沒辦法有一個統一標準,這就給定價帶來了困難。“一個是價格相差較大,還有一個問題是,與綜合醫院相比,心理咨詢機構的收費相對較高。”王春福說,心理咨詢的過程包括了解情況、病因探析、解決問題三個環節,一般一項最簡單的心理咨詢也需要3-5個小時的時間,這樣下來,一次完整的心理咨詢過程就需要至少一千元的費用,很多人表示難以接受。
準入門檻低,通過考試就可入行
“實戰經驗豐富”、“從業多年”、“行業領先”……這樣的字眼經常出現在心理咨詢機構的宣傳詞中,如何衡量機構的優劣?市民表示心里沒有底。“我帶著孩子一路找過去,終于在一間住宅樓改造的辦公室里找到了心理咨詢室,但看了那種辦公環境,我們沒做咨詢就走了。”市民劉女士今年剛上小學的孩子最近遇到一個問題:一上學就肚子疼。
排查了生理疾病的因素后,在醫院大夫的建議下,她打算幫孩子找一位心理咨詢師試一試。在搜索引擎上查找后,劉女士選擇了一家看上去還比較可靠的心理咨詢室,但實地考察時,她還是決定放棄。
優劣難考究,是大部分心理咨詢機構的共同特點。記者采訪了解到,心理咨詢行業入行門檻相對較低,只要通過培訓,拿到相應的資格證書就可開門營業。“但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,不僅只要求有理論知識,還得要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和與時俱進的能力。”煙臺心康心理咨詢中心主任于敬東說,自己從事該行業已有11年時間,從最開始每年只能接待兩三百位顧客到現在每年上千人的接診量,自己也經歷了一個較為難熬的歷程,作為一個新興行業,一些新入行的同行往往耐不住寂寞,開業一年甚至半年就關門歇業。
對此,行業人士表示,選擇心理咨詢機構時,最重要的是看其資質和服務,看清理咨詢師是否具有執業證書,心理咨詢機構是否具有營業執照。YMG記者 曲妍妮